如今,俯瞰福廈高鐵8標段施工現場,一節節無砟軌道首尾相連,宛如一條灰白色“巨龍”蜿蜒前行、跨越山河。預計7月底,該標段無砟軌道鋪設將全面完工、項目建設進入鋼軌鋪設施工階段。
與正常現澆施工項目不同,鐵路線施工對現澆軌道建設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減少白天溫度高、日夜溫差大對現澆體的影響,項目混凝土澆筑通常在夜間進行。“工期緊、作業面有限,要趕超進度我們必須分秒必爭。雖是夜晚澆筑,但設備通常在下午便完成了進場。”項目負責人鐘浩介紹道。
7月14日下午4時許,施工現場奏響了項目高溫搶工協奏曲——一節節預制軌枕在龍門吊的輔助下整齊排列,工人有序協作,用螺栓將軌枕在主線結構上逐一固定鎖緊;烈日下,工人們的衣襟已早早被浸濕,汗水在他們臂膀上流淌的印記清晰可見……
向遠眺望,記者注意到,鐵路無砟軌道軌枕并非始終保持著“水平”形態,彎道處通常是呈“內側低、外側高”的形態。“高鐵列車以350公里/小時的速度過彎,鐵路軌道需要有一定的‘斜度’來幫助列車克服離心力,防止脫軌。但在車輛運行時,列車錐形車輪給予車體的支撐通常能夠減少這種高低差,因此乘客幾乎是感覺不到這種過彎傾斜感的。”鐘浩說。
據悉,福廈高鐵8標段內無砟軌道單線共計50公里,截至目前已經完成41公里,剩余部分計劃7月底完成,為8月份鋪軌施工筑牢了堅實基礎。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