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漳州臺商投資區管委會獲悉,近日,承擔廈門市軌道交通6號線漳州(角美)延伸段1標段社頭站–林埭西站漳州段右線掘進任務的盾構機“龍江11號”又順利始發了。
社頭站–林埭西站漳州段右線長1046.6米,“龍江11號”由社頭站后向東北敷設至社林區間風井,預計于明年2月實現洞通。掘進期間,將下穿廈漳同城大道高架橋、供電電纜等重要構筑物,對沉降要求較高,穿越的主要地層為殘積砂質黏性土、全風化花崗巖、散體狀強風化花崗巖、碎裂狀強風化花崗巖等,地層結構較復雜,施工風險較大。
面對復雜的施工環境帶來的挑戰,參建各方多管齊下,多次組織專家優化專項施工方案和各項應急預案,對各項方案進行反復論證,為盾構安全順利始發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盾構區間掘進采用復合式土壓平衡盾構機,該盾構機具備適應局部上軟下硬地層等能力,滿足復雜地層和環境保護要求,以確保盾構安全順利掘進。
目前,廈門市軌道交通6號線漳州(角美)延伸段工程總體按工籌計劃有序推進,正線已完成總投資的27%。
龜山站、文圃路站、社頭站3個車站已完成主體結構封頂,文角區間完成左線貫通,角龜區間已完成雙線貫通,龜文區間完成右線貫通,全線區間共有7臺盾構機掘進施工。
據悉,該項目無縫接駁廈門市軌道交通6號線,是繼廈漳同城大道后,連接廈漳兩地的新通道,對于漳州臺商投資區加快融入閩西南協同發展大局,打造廈漳“半小時經濟生活圈”,實現互利共贏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