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寧德時代與宇通客車在河南鄭州簽署十年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根據協議,寧德時代和宇通客車將利用各自優勢,提升供需兩端聯動水平,打造高效協同競爭優勢。雙方將在客車、重卡、輕卡、工程機械、環衛車等商用車領域共享優勢資源,并攜手推進新材料、新體系、新技術的創新開發與應用,共同制定商用車電池技術標準,持續引領商用車領域技術發展。同時,雙方還將聚焦海外市場,攜手走出國門,實現“車電聯合出海”的戰略目標。
資料顯示,寧德時代與宇通客車的合作起步于2012年,雙方通過電氣系統技術升級、CTP創新技術應用、電池系統安全防護等共研技術布局新能源商用車的發展。據報道,截至目前,寧德時代已向宇通配套19GWh動力電池,為近15萬輛新能源客車提供動力,占比為93%。
受續簽十年戰略合作影響,8月10日宇通客車開盤后快速拉升至漲停,尾盤報收8.26元/股,漲幅9.99%。
事實上,近年來受疫情、新能源補貼政策變化、市場需求萎縮等影響,宇通客車經營業績承壓。2017年至2020年,公司連續四年凈利潤下降至虧損。直至2021年,隨著海外客車市場需求逐漸恢復,以及海外客車市場新能源化的推進,宇通客車才順利實現盈利。
但日前,宇通客車公告預計今年上半年將虧損7800萬元至5200萬元,主要原因在于疫情影響下各地人員流動受限,人員出行需求減少,導致城市公交客運量、中短途客運量、旅游客運量大幅下降,客車市場需求減少,行業競爭加劇,公司銷量同比下降。同時,原材料價格上漲、運輸成本增加等多重因素影響,公司成本有所增加。
記者注意到,作為國內客車領域的“銷冠”,宇通客車在新能源客車領域的市占率也長期保持在頭部水平。據公司介紹,新能源產品方面,2021年,宇通客車在國內純電公交和公路細分市場完成了新能源系統的全面技術升級,完成了10-18米宇威全系列純電公交產品布局及12米新能源公路產品上市,并推出了6米全新造型微循環純電公交產品,同時做好了2022年新能源產品的規劃與開發,面向海外市場全系列布局并推廣了8.9米、10.5米、12米、18米純電公交產品。
年報顯示,2021年,宇通客車新能源汽車的產量和銷量合計分別為1.28萬輛、1.26萬輛,同比減少22.4%、23.63%。其中,純電動車的產量和銷量分別為1.21萬輛、1.19萬輛,同比減少20.76%、22.7%。2021年全年,宇通客車新能源汽車收入合計為91.83億元,其中新能源汽車補貼金額5.98億元,占比6.52%。
不過,宇通客車也認為,從發展趨勢看,隨著2023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退出,預計2022年新能源公交將迎來增長。同時,隨著“雙碳”政策的推動,預計新能源客車逐漸進入公路客車領域,短期內主要用于團體租賃、短途客運等。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