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日,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王瑜琿率隊開展《長沙市軌道交通條例(草案)》立法調研,并出席市十六屆人大法制委第四次全體會議。
調研組先后來到地鐵6號線隆平水稻博物館站、市軌道交通集團地保與執法中心、軌道交通運營控制中心,詳細了解地鐵車站運營、綜合執法、保護區管理、軌道交通線網運行等情況,聽取全市軌道交通發展現狀介紹以及對立法的意見建議。
在隨后召開的市十六屆人大法制委第四次全體會議上,王瑜琿強調,要進一步提高站位,增強對條例修訂必要性、重要性的認識。既要針對軌道交通建設主體多元化、建設方式多樣化、有關法律法規相繼出臺和調整等實際情況及時作出相應完善和調整,又要注重總結提升和固化好的經驗做法,以更好促進和保障軌道交通發展。要進一步集思廣益,提升條例的針對性,增強法規的生命力。堅持問題導向,完善制度機制,解決突出問題,破除發展中存在的障礙;要充分借鑒吸收各地先進的立法經驗,以高質量的立法引領軌道交通可持續發展。在條例修訂中既要充分體現法治文明進步,彰顯公平正義理念,又要防止部門利益法制化,讓法規更加務實管用,更好促進工作、推動發展。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