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夜晚,當喧鬧了一天的城市安靜下來,軌道檢修人的工作剛剛開始。隨著最后一列電客車回到場段運用庫,蘭州軌道交通1號線的軌道檢修工們就鉚足干勁,對其“精檢細修”。他們有個親切的稱呼——“夜間軌道醫生”。
列車行駛在鋼軌上,鋼軌長年與列車車輪親密接觸,承受著巨大的壓力,不僅鋼軌會有磨損,尺寸也會有變化,為了確保列車行駛平穩、乘客乘坐舒適,蘭州軌道交通1號線的行車軌道每天都要一節一節地接受“軌道醫生”的檢查和療傷。而檢查和療傷都是在列車停運后的深夜進行,檢修人員必須在4個多小時里爭分奪秒,盡最快的速度,最精湛的業務能力,確保著列車運營時的平穩。
周磐磊,共產黨員,蘭州市軌道公司運營分公司設施部的專業工程師,是蘭州軌道交通1號線“軌道醫生”中的一員。從南京到蘭州,他已經從事軌道養護工作十余年,有著較為豐富的現場經驗和過硬的專業技術。每天凌晨時分,周磐磊總是出現在悠長的隧道里,組織巡道、線路及道岔維修保養、聯結零件涂油、鋼軌打磨探傷等作業,也要拿著道尺檢查線路軌距,拉著弦線檢查線路的高低,有時候又使用軌檢小車給線路做綜合檢查。每個晚上他都要步行檢查六七公里的線路,結實的工作勞保鞋已經被他磨破了兩雙,廢舊的手套他已經堆滿了一籮筐,但他始終以過硬的本領和鋼鐵一般的信念,堅守在平凡的崗位上。
所謂“鋼軌水平”是指兩側鋼軌之間的相對高差。水平一旦超限,列車通過時便會出現顛簸,極大地影響乘車的舒適度,同時也存在安全隱患。消除水平病害,需要抬起鋼軌,在軌底調整膠墊的厚度,使得鋼軌得到升降,才能有效地整治。而這需要精密的檢查,同時技術要求也很高,但對于周磐磊來說這幾乎是他的“一手絕活”,經驗豐富的他通過目測,便能把握好這個毫米級的精度,經過他處理的病害再通過精密儀器測量,每次都能取得水平為“0”的精準效果。
今年以來,蘭州軌道交通1號線軌道長期保持在無超限、無故障的水平運行狀態,而“零故障”的背后則是周磐磊與同事們的默默奉獻。他們每周對正線全覆蓋巡視不少于2次,每月對全線線路軌檢儀檢查不少于1次,每月對全線道岔檢查不少于1次,每兩月對正線鋼軌母材探傷1次,每年完成2424處焊縫全斷面探傷,每月對全線35組關鍵道岔進行工電聯整,每季度對全線70組重點道岔進行工電聯整,每年對122組一般道岔進行工電聯整。
為全力保障1號線在疫情期間的安全平穩運營,周磐磊在隧道中一次又一次地穿梭于正線區間,認真檢查,嚴格把關,對正線線路鋼軌一米一米地檢查,一米一米地消除隱患,執行著毫米級的誤差標準。周磐磊與他的同事們無數個夜晚的精檢細修,確保了蘭州軌道交通1號線的平穩運營。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