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現在起,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黨的二十大開幕會上,習近平代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向大會作報告。鏗鏘有力的聲音通過電視、網絡傳遍舉國上下,黨心民心同頻共振。
開幕當天,交通運輸部在部黨組成員帶領干部職工在部機關報告廳收聽收看開幕會盛況,國家鐵路局、中國民用航空局、國家郵政局機關和部屬各單位2.6萬余名黨員干部在各單位設立的會場聆聽了黨的二十大報告。大家一致認為,黨的二十大報告統攬全局、高屋建瓴,思想深刻、內涵豐富,凝聚人心、催人奮進,是黨團結和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在新時代繼續奮勇前進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
新征程擊鼓催征,新使命時不我待。交通運輸部系統干部職工紛紛表示,將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會議精神,切實把學習成效轉化為做好交通運輸工作的內在動力,凝心聚力、團結奮進,加快建設交通強國,努力當好中國現代化的開路先鋒,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貢獻交通力量。
篤行不怠加快建設交通強國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加快建設交通強國。
開幕會后,交通運輸部規劃研究院院長兼黨委副書記劉昕迅速組織交流分享。他表示,要認真學習領會報告的精神實質和豐富內涵,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大會確定的各項任務上來,以實際行動確保會議精神不折不扣落實落地,努力加快建設交通強國。
“加快建設交通強國,是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支撐保障?!辈恳巹澭芯吭汗匪h支部副書記馬俊說,作為交通人,要篤行不怠、體現擔當。
公路科研的“國家隊”——部公路科學研究院迅速興起學習宣傳貫徹熱潮,緊密結合工作實際思考落實思路措施,謀劃好今后一個時期重點工作。該院干部職工紛紛表示,將結合本職工作落實會議精神,增強科技創新能力,為加快建設交通強國、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創建世界一流公路研究院貢獻力量。
“報告作出加快建設交通強國的重要戰略部署,為水上交通安全監督管理工作和海事‘四化’隊伍建設創造了新機遇、新條件,提出了新課題、新要求?!鄙虾:J戮贮h組書記、局長謝群威表示,全局干部職工將強化責任擔當,切實做好水上交通安全監管工作,全面融入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全力保障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在新征程中貢獻海事力量。
“習近平總書記所作的報告體現了百年大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大志向、引領時代的大擔當、不負人民的大情懷、兼濟天下的大格局,是我們黨進入新時代、開啟新征程、譜寫新篇章的政治宣言、行動指南?!遍L江航務管理局局長付緒銀表示,將深入系統學習領會黨的二十大精神,結合學習貫徹習近平主席向中國國際可持續交通創新和知識中心成立致賀信精神,加快推動長江航運高質量發展,在服務長江經濟帶建設中取得更大突破,在推動綠色發展上實現更大進展,在維護航運安全上作出更大貢獻,在推進全面從嚴治黨上取得更大成效,在長江航運“交通天下”上展現更大作為,助力交通當好中國現代化的開路先鋒。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不斷實現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讓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人民交通為人民、人民交通靠人民?!辈柯殬I資格中心干部職工們表示,將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的二十大部署上來,把學習成果轉化為推進職業資格工作高質量發展的實際成效,堅持黨的領導、堅持人民至上,把從業人員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努力為行業從業人員提供更省心、更舒心、更放心的職業資格服務。
爭當交通科技創新“排頭兵”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部天津水運工程科學研究院干部職工積極分享心得體會。大家一致認為,黨的二十大報告反映了全黨意志、體現了人民意愿,將積極投身加快建設交通強國新征程,努力鍛造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努力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為建設國際知名、世界一流的水運交通科技創新機構貢獻力量。
唯有矢志不渝、篤行不怠,方能不負時代、不負人民。部科學研究院全體干部職工決心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引,積極落實科教興國戰略,堅持科研立院、人才興院、創新強院,爭當科技創新“排頭兵”,持續推進交通運輸行業高端智庫和世界一流科研機構建設,為加快建設交通強國,努力當好中國現代化的開路先鋒做好決策支持和科技支撐。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這讓大連海事大學全體師生倍感振奮。
“作為教育工作者,我非常激動!”大連海事大學黨委書記鄭少南說,學校黨委將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引導學生堅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國情懷,加快世界一流海事大學建設,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培養更多德才兼備、全面發展、能夠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大連海事大學校長孫玉清表示,海大師生員工將不負使命、發憤圖強,辦好人民滿意的海事教育,加快建設扎根中國大地的世界一流海事大學。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