軌道醫院、智慧車站、智慧工地、數字征遷……從技能值點滿的機器列車“醫生”,到可以精確鎖定異常行為的車站數字“保鏢”,浙江省老百姓家門口的智慧軌道新模式正在解鎖。
10月27日,以“智慧軌道 科創未來”為主題的第三屆浙江省軌道交通產教融合聯盟峰會在杭州召開,與會代表就未來軌道交通發展新趨勢、運營新模式展開交流討論。“數字軌道”的一系列豐富應用場景在活動中亮相。
提供專業人才支撐
隨著軌道交通步入快速發展期,高素質的創新與技能人才短缺成為制約行業高質量發展的首要問題。據相關機構估計,至2030年年末,浙江省鐵路、城際鐵路、城市軌道交通人才需求量將達10萬人。
2019年,浙江省交通投資集團旗下浙江軌道集團與浙江師范大學聯合發起成立軌道交通產教融合聯盟。浙江軌道集團主要負責人表示,自成立以來,浙江省軌道交通產教融合聯盟集結全國交通重點院校、科研機構、裝備研發生產制造企業,開展學歷提升、技能培訓、管理培訓,形成了企業與院校的良性互動機制。
研究型院校與實踐型院校的強強聯合成為該聯盟的一大亮點。通過科研創新與實踐操作的優勢互補,產教融合聯盟預計每年可為軌道交通事業培養5000名“精兵”。聯盟還組織訂單班、軌道司機職業技能競賽、軌道交通行業知識賦能大賽、軌道交通智能運維技術與裝備論壇、“十四五”軌道交通人才培養發展論壇等活動,輸送高層次軌道交通技術及管理人才,為行業提供專業人才支撐。
近年來,產教融合聯盟成員單位致力于軌道交通領域的科學技術及工程技術研發合作,解決軌道交通運營管理過程中的技術瓶頸問題,推動成果轉化應用。
發揮數字經濟先發優勢
數字化改革和數字經濟的先發優勢,是浙江在融入長三角一體化方面的特色。浙江軌道集團旗下負責軌道智能業務的申浙數智公司負責人介紹,“數字軌道”是統一軌道和鐵路交通建設、運營、管理而定制的一套數字化平臺解決方案,通過連接以省為主鐵路建設、軌道運營項目的網絡系統,實現對全域內軌道運營、鐵路建設、安全管理、資產經營等數據的匯總和動態掌握。
如今,軌道醫院1.0已在浙江省交通投資集團杭海城際鐵路上投用,這一集狀態感知、數據分析、運維決策于一體的軌道交通綜合運維平臺,能夠從不同方面為列車提供由內到外的深度服務,提高運維效率。原本需要15天才能完成一輪的碳滑板檢測工作,現在3天就可以完成,以無人化、少人化的工作場景還減少了作業危險。軌道醫院建成后,將實現600多項車載機電設備、133項車體外觀、22項軌道常見故障及病害的實時檢測診斷。在杭海城際臨平南站,智能服務感測、智慧大屏等設備設施可對人員、客流等進行實時管控,使出行變得更加安全、高效。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