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鐵車站是服務社會的一個窗口,在這里,AI(人工智能)技術的引進與應用正在按下“快進鍵”,通過探索建設蘇州軌道交通“智慧車站”,讓乘客獲得更加便捷、愉悅的出行體驗。
近階段的一個應用是在疫情防控方面。自疫情伊始,為保障乘客的出行安全,蘇州軌道交通嚴格按照防疫政策落實測溫、查碼、車站消毒等防疫措施,這導致乘客在安檢時停留時間較長。為縮短安檢進程,提高乘客通行效率,我們于2021年1月在重點車站增設了智能紅外設備,乘客在測溫時不影響通行,而且相比人工測溫更加準確。
今年2月24日,客流量比較集中的蘇州火車站和高鐵蘇州北站兩個站點引入了3臺消毒機器人,1臺消毒機器人平均10分鐘就可以消毒1000平方米的空間,續航時間可達6小時,每次完成消毒作業后會自動返回充電。與人工消毒相比,機器人消毒不僅速度快、效率高,而且具有零接觸、防止二次感染、消毒更全面等優勢,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人工投入,緩解疫情期間一線人員的工作壓力。
除了引入智能設備助力防疫外,蘇州軌道交通還積極搭建“互聯網+乘車服務平臺”,2018年實現了蘇e行App掃碼乘車,2021年6月上線TVM掃碼購票功能,有數字人民幣、微信、支付寶等多種支付方式供乘客選擇。不僅如此,從2019年以來,蘇州已經與上海、無錫、南寧、沈陽、南京等12座城市實現了地鐵乘車碼互聯互通,區域內“一碼通乘”。
針對智慧出行,在東方之門站率先進行了嘗試和建設,開展了智能客服系統、智能視覺閘機系統以及智慧綜合管控平臺的試點工作,其中,智能客服系統、智能視覺閘機系統已經在今年4月22日向乘客開放使用。
智能客服系統融合了機器視覺、云計算、自然語言處理等新技術,可以將傳統人工完成的服務變成自助化的處理。比如,購買單程票、票卡的更新、補票等,這些原來都要通過人工客服來完成,現在乘客通過觸摸屏操作自己就能搞掂。同時,信息查詢包括拾遺物品、首末班車時刻表、“愛心預約”等特色服務的查詢等,也可以通過這個系統輕松完成。
智能視覺閘機系統有防夾功能,它的工作原理是通過檢測乘客身高、形體等數據,判斷乘客是否攜帶大件行李,或者身后是否有小孩跟隨等情況,對此,在乘客通過時會自動延長閘機站門關閉的時間。這個系統還能分析乘客的行為特征,假如一乘客在刷票,后面有人想搶進,系統發現后會立刻關閉閘機。
另外,智慧綜合管控平臺的建成,可以讓現場管理人員提高對車站環境、客流、設備設施等全方位的感知,將車站傳統的管理模式轉向三維可視化管理、場景化管理、應急聯動管理,更好地服務乘客出行。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