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S軌道交通展消息 高鐵作為中國科技的璀璨名片,以其高速、高效、安全之優勢,深刻改變著人們的出行方式,強力推動區域經濟快速發展。
8月28日,由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與長江沿岸上海、江蘇、安徽、湖北、重慶、四川六省市共同出資組建的長江沿岸鐵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長江沿岸鐵路集團”),正式入駐位于武漢市武昌區的國鐵城投中心。這意味著,位于武昌濱江板塊核心區域的全國首個高鐵科技產業總部樓宇,即將啟動運營,助力武漢構建全國高鐵科技產業新高地。
當天,數十家高鐵科技龍頭企業紛紛與國鐵城投中心“牽手”,覆蓋高鐵制造、技術研發、運營服務等多個關鍵領域,這些企業和機構含金量高、含新量高、含綠量高,將攜手加快構建全國高鐵科技生態圈。
沿江高速鐵路建設再提速
2020年12月20日,長江沿岸鐵路集團在武漢揭牌,扛起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國企擔當,讓沿江高鐵成為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的標志性工程。
三年多以來,圍繞沿江高鐵建設和開通對經濟的拉動,長江沿岸鐵路集團充分做好產業項目的超前謀劃和同步實施,實現高鐵經濟綜合效益最大化,帶動高鐵站周邊區域經濟增長,加快沿線市縣城鎮化進程,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
沿江高鐵,對沿線省市而言,不僅是重要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更是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機遇。堅持共建共享,大力推進投融資改革,充分發揮鐵路建設投資對地方經濟的拉動作用,大力發展沿線生態旅游、工業產業、現代服務業以及物流、電商等產業,更好發揮高鐵經濟的支撐和引領作用。
近年來,湖北省錨定打造“軌道上的湖北”、建設交通強國示范區目標,推動鐵路建設取得積極進展,高速鐵路織密成網,樞紐功能持續完善,支撐作用顯著增強。其中,作為建設中的國家中心城市和長江經濟帶核心城市,武漢正在大力實施交通支撐戰略,加快建設“超米字型”高鐵樞紐網,引領武漢城市圈、長江中游城市群一體化發展。
打造高鐵科技生態圈
武漢作為沿江高鐵的核心樞紐,具備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和產業基礎,長江沿岸鐵路集團的落戶,為武漢發展高鐵科技產業打開了巨大想象空間。
據了解,武昌國鐵城投中心將打造國內三個“首個”,包括首個國內高鐵科技主題總部樓宇、首個高鐵科技成果轉化平臺、首個高鐵發展高峰論壇永久會址,致力于實現樓宇內入駐企業年稅收超過10億元。
長江沿岸鐵路集團負責人表示,入駐國鐵城投中心后,將通過科學規劃和精準布局,充分發揮龍頭企業引領帶動作用,加快形成要素資源磁吸效應,為武漢聚攏一批高質量的高鐵科技企業和總部機構,推動武漢成為國內高鐵科技研發的“神經中樞”,為高水準建設沿江高鐵創造良好環境。
武漢市相關負責人介紹,高鐵科技產業是國家重點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武漢作為國家鐵路“重鎮”,將以長江沿岸鐵路集團入駐為契機,進一步加大對高鐵科技產業的支持力度,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共同服務國家重大標志性工程,加快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高鐵科技產業總部集群。
今年來,武昌區與國鐵城投同頻共振,錨定高鐵科技產業總部樓宇的定位,招商團隊聚焦研發、運營、金融、服務等資源要素,圍繞工程科技、裝備科技、通訊科技等細分領域,迅速聚攏一批高鐵科技企業和總部機構。
武昌區相關負責人表示,長江沿岸鐵路集團等央企、國企總部入駐,將持續強化武昌濱江商務區總部集聚效應,推動高鐵產業升級,助力武漢打造成為高鐵科技產業高地。
國鐵城投發展(武漢)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表示,未來將圍繞高鐵工程科技、裝備科技、通訊科技等細分領域,瞄準高鐵科技產業上下游知名企業招大引強,盡快在樓內打造“高鐵科技全產業鏈生態圈”。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