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9日,呼和浩特城軌云運營5周年技術研討會在呼和浩特市召開。此次研討會以“創新發展、安全高效、合作共贏”為主題,圍繞城軌云平臺的持續創新、運行安全、問題挑戰、未來展望等多個方面進行了深入探討。
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宋敏華,協會專家和學術委員會榮譽委員李中浩、邢智明,綠智辦主任婁永梅,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祁凌躍,呼和浩特城市交通投資建設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李峰,黨委副書記、總經理陳軍,以及來自11家業主單位,6家設計院,8家集成商的專家學者、企業代表參加了會議。
宋敏華在致辭中表示,云計算是當今世界新興信息技術發展的先行領域,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基礎設施。云計算和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形成了千行萬業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的強勁動力,與城軌交通產業的深度融合仍將大有可為。
一是要堅定信念。應熱情對待創新,比如當前的人工智能、自動駕駛等都取得了很大的突破,應抓住機遇、加強創新,不斷創新發展業態,持續拓展發展空間。
二是應注重創新方法。城軌云乃至智能智慧建設都應該因地制宜,根據每座城市的實際,借鑒先進的思路和過程(技術路線),運用當下的先進技術,將傳統的裝備管理加以改進結合自身的實際構建一個高效實用的體系,過程中及時調整組織架構,以適應當下的技術(生產力)。不要不顧自身發展實際、趕時髦、標新立異,為創新而創新。
三是應注重投入產出,服務降本增效。按照先進成熟、適度實用,經濟適用的原則,科學合理配置資源,避免超配浪費,精準提供應用資源,充分發揮云平臺的效益,為企業降本增效助力。
陳軍表示,呼和浩特城軌云平臺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基于城軌云平臺的呼和浩特軌道交通,成為行業內智能化建設運營的先行者,不僅提升了資源利用率,降低了投資成本和運營成本,還有力保障了地鐵線路的建設與運營,成為了城市交通管理、運營和服務的重要支撐。
李中浩進行了主旨報告,就城軌云技術的最新進展和未來趨勢進行了深入剖析,提出智慧城軌是數字化轉型在城軌領域的具體應用,以轉型的需求帶動數字化。
呼和浩特市地鐵運營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冀欣圍繞回首實踐“軌”跡,展望智慧“云”途,推動城市軌道交通高質量發展,進行了主旨發言,分享了城軌云的成功做法和寶貴經驗。
會議還特別邀請太原軌道交通集團、青島地鐵集團、武漢地鐵集團、西安市軌道交通集團、華為公司、新華三公司、中興公司、中鐵第四勘察設計院、交控科技公司、北京城建智控公司、中國鐵設公司等城軌行業專家圍繞城軌云等主題進行深入的交流和探討。
目前,城軌交通行業已有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成都、重慶等40多個城市采用城軌云架構,推進了城軌交通行業信息技術體系架構的升級換代,為智慧城軌、綠色城軌、融合城軌和中華城軌建設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此次研討會的成功舉辦,不僅加深了各公司在城軌云領域的合作交流與經驗分享,還促進了各地方、企業在規劃設計、建設、維護、升級等方面的經驗共享。未來,各公司將在現有基礎上,進一步深化城軌云建設發展,實現創新發展、安全高效、合作共贏。
相關推薦:軌道交通展展位預訂 ? 軌道交通展免費報名參觀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