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灘車站的大紅燈籠和五星紅旗相得益彰,顯示出濃厚的節日氛圍。”上海市民張先生帶著孩子乘坐71路中運量公交車,游覽了中共一大紀念館、上海博物館和外灘。國慶節假期,上海多條公交線路推出紅色專車、復古專車,乘公交車“閱讀”城市歷史成為市民足不出“滬”的新玩法。
國慶節期間,上海市民乘坐71路中運量公交車外出游玩。(受訪者供圖)
“我們把原有的沿途人文景點和紅色場館介紹優化至20個,以便讓更多乘客了解上海的紅色文化資源。”上海71路中運量公交車隊隊長張卓說,“我們還對可能到來的大客流做了安全疏散保障方案,配備了10輛備用車,加強運能投放。”
71路中運量公交車的外灘終點站也換上了節日的“盛裝”,傳統紅色拱門、20個大紅燈籠、8根立柱設計成紅色螺旋式燈帶、“流星雨”燈帶等,9月28日起在晚間點亮,成為上海市民及游客打卡留念的新網紅地標。
記者從上海久事公共交通集團有限公司了解到,該集團推出多條各具特色的公交線路,除71路中運量公交車外,還有復古造型的20路“辮子電車”、熊貓特色造型的浦西濱江1路車以及為乘客講解外灘建筑等風景的65路車等。
在上海浦東的張江科學城,有一張“紅色移動名片”——張江有軌電車“紅色專列”。該專列運用大量文字、圖片在車廂內展示百年黨史和浦東張江地區的開發開放、科技創新進程。
“用公交車的綠色出行方式,打卡城市里的紅色景點、海派文化地標,這種玩法既新奇又環保,這座城市還有更多驚喜值得我們去感受體驗。”上海市民黃女士說。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