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氫能展獲悉,上海臨港新片區的首座油氫合建站——平霄路綜合能源服務站,自2021年底投運以來,一年多時間,日加氫量由最初50公斤增至目前逾1100公斤,已接近設計最高產能。
一直以來加氫站建設易,運營難的問題圍繞著加氫站產業的發展,此次加氫量接近飽和的消息,對于其他氫能示范城市群以及發展氫能產業的城市來說,是一個信號。
近來加氫站領域動作頻頻,幾個城市接連發布加氫站相關布局規劃、政策規定,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由于高昂氫價和實際運營車輛限制等因素影響的加氫站運營的步履維艱。
加氫站產業總體回暖,眾多企業投身氫能產業之中,作為氫能產業鏈中重要的基礎設施,其建設情況直接影響著氫能汽車的長足發展,因此,今年上半年加氫站的建設投運隨之增加。
截止到今年九月份,國內新增投運的加氫站如下:
特別推薦:國際氫能與燃料電池展現場參觀報名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