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市交通運輸行業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交通強國和建設“四好農村路”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針對道路客運存在的有效供給、優質供給不足,供給結構適應性、靈活性不強,供給體系與需求結構不相匹配,運輸組織模式創新和不同運輸方式融合發展能力不強等問題,深化城鄉道路客運供給側改革,不斷提升道路運輸服務能力和質量,積極探索推進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建設步伐。成縣道路運輸行業依托區域中心和交通樞紐優勢,積極創建“四好農村路”全國示范縣,緊盯“四好農村路”運營好目標任務,持續推動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發展水平,有效促進農村和縣域經濟的發展,形成了一套可復制、可借鑒的經驗和做法。
一是服務電商抓運營。按照“多站合一、一站多能”的原則,對現有客運場站、物流站點、寄遞服務點等資源進行改造提升,建成了1個寄遞包裹分揀中心、2個客貨郵縣級綜合服務中心、16個客貨郵鄉鎮綜合服務站,全縣鄉鎮客貨郵綜合服務站覆蓋率達100%。積極整合縣內郵政、供銷、快遞物流企業運輸資源,實行“量大走貨車、量小走客車”優勢互補配送模式,開通了21條客貨郵專線,51輛客車參與帶貨,代運快遞包裹日均達5800余件,極大降低了物流配送成本。在2023年8月在全省召開的推進“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現場會上,成縣圍繞農村公路交通物流作了發言。二是服務旅游抓運營。優化旅游運輸網絡,最大限度整合客運資源、旅游資源,打造南北兩條“百公里”旅游客運示范線路,推進城鄉客運與旅游融合發展。依托縣內客運場站,建成了縣級游客集散中心1個,鄉鎮級游客集散中心3個,不斷提升旅游集散服務水平。同時,聯合文旅部門打造運游結合生態圈,先后開通了4條旅游專線,今年以來,全縣接待游客228.16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11.86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32.46%和137.44%。三是服務產業抓運營。圍繞產業集聚區、現代農業產業園區鋪路網、配設施,建成產業路、發展路500余公里,串聯產業集中區6個、農產品加工企業8家;圍繞國省干道、交通節點布局特色產業、建設園區廠區,推動產業集聚、鏈式發展,大力發展“路衍經濟”,建成隴小南、漁樂農莊、錦繡云軒等一批生態農業觀光項目,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活力。2022年全縣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986元,增長7%,245個行政村集體經濟收入平均6.09萬元。四是智慧科技促服務。投入資金873萬元,建成交通運輸信息化管理平臺,建立農村公路、運輸企業、運營車輛、從業人員基礎數據庫,開發掌上公交服務平臺,對9座以下57輛農村小型客車、18座以上19輛班線車加裝預警系統升級改造,在147處已建成的信息化公交停靠站上,設置二維碼,讓群眾充分享受到了更加方便快捷的出行乘車服務。
下一步,我市交通運輸行業將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成縣先進經驗做法為模板,推動全市道路運輸結構調整和運輸組織模式創新,釋放道路運輸市場主體活力,發揮道路客運機動靈活的比較優勢,滿足群眾多樣化、個性化出行需求,盤活道路客運場站資源,全面提升城鄉道路客運發展質量和服務效能,為社會經濟發展和鄉村振興提供有力支撐。
特別推薦? 上海國際客車展參觀報名??http://e.zbase.cn/26704799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