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客車展獲悉,近日,《北京市智能網聯汽車政策先行區智能網聯客運巴士管理細則(試行)》完成內容迭代升級,正式面向企業開放商業化試點申請。企業申請獲準后,可在北京市智能網聯汽車政策先行區指定路線,提供智能化付費出行服務。
兩年前,北京首批智能網聯客運巴士獲得道路測試牌照,正式上路。與以往的無人駕駛“出租車”相比,這些智能網聯巴士核載人數多、具有公共屬性,更像是小型的公交車。去年,北京市開通首條自動駕駛小巴教育專線,就是采用智能網聯巴士為人大附中在經開區兩個校區間通勤的教師和工作人員提供自動駕駛車輛接駁服務。
“基于實時環境感知與信息獲取能力,智能網聯巴士具有高效、便捷、舒適、綠色等優勢,是示范區未來出行領域的重要建設場景。”市自駕辦方面披露,截至目前,北京市智能網聯政策先行區已有5家企業獲準開展常態化道路測試,累計自動駕駛測試里程超7.5萬公里。其中2家企業已有序步入載人示范應用階段,累計開放5條服務線路,服務近2萬人次,產品技術穩定性與服務專業化得到充分驗證。
智能網聯巴士的發展,需要商業化運營的良性循環。據介紹,為回應企業商業化探索訴求,加快道路測試、示范應用成果向商業化進程邁進,示范區聯合相關管理部門,與業內企業、專家開展為期8個月的調研與論證,最終完成商業化試點內容編制與指標優化。依據管理細則,已進入示范應用階段的企業,在主體、車輛等符合基本要求的情況下,也需要示范應用階段單車自動駕駛里程不少于2000公里且服務不少于500人次。
無人駕駛也要提供更優質的服務。記者獲悉,按照要求,智能網聯巴士企業應支持乘客通過移動支付、現金等方式進行購票,可探索數字人民幣等新型支付方式。收費標準明碼標價并向社會公開的同時,還應在服務平臺通過電子協議向乘客完整、準確公示所有服務相關信息。現階段,智能網聯巴士車上仍會有安全員輔助運營。
相關負責人介紹,接下來,示范區將積極引導企業有序落地商業化試點服務,協同產業各方打造高效便捷的未來出行服務體系。
特別推薦:2024上海國際客車展參觀報名? ? ??2024上海國際客車展展位預定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