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下,脫碳逐步成為我國氫能發(fā)展的重要驅動力。據預測,在2060年碳中和情景下,我國氫氣的年需求量有望增至1.3億噸左右,其中可再生能源制氫產量可達1億噸。
隨著全國碳交易市場逐漸成熟,碳排放價格信號越來越清晰,將為不同的氫氣生產工藝核定真實生產成本、收益提供重要參考依據。
從供給側看,作為一種二次能源,目前我國的氫氣生產主要以化石能源制氫為主,生產端的碳排放依然較高。在不考慮碳排放成本的情景下,相比于可再生能源制氫,煤制氫等化石能源制氫工藝成本相對較低,具有較大的成本優(yōu)勢。但其負外部性效應顯著,在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大背景下,碳定價的覆蓋行業(yè)和范圍不斷擴大,且碳價不斷攀升,這一趨勢有助于化石能源制氫與清潔氫盡早實現平價。
作為未來工業(yè)、交通等領域減排的重要措施,生產過程中低排放甚至零排放的清潔氫被各方寄予厚望。
歐盟近日宣布將擴大綠氫規(guī)模,預計2030年每年生產1000萬噸綠氫,并且每年的綠氫進口量也將達到1000萬噸。我國近年來也相繼啟動了一批清潔氫項目,盡管具有較好的環(huán)境效益,但成本過高依然是制約其發(fā)展的重要障礙。從碳市場的角度看,作為一種清潔能源,清潔氫的減排效益顯著,減排量可觀,完全具備成為相關減排產品的條件。
未來,隨著碳市場的不斷發(fā)展,建議相關部門盡快將清潔氫納入到我國核證自愿減排體系中,充分發(fā)揮碳市場的價格信號功能,量化清潔氫的減排效益,推動氫能供給結構調整。
當前,全球氫氣貿易正處于快速發(fā)展期,根據國際可再生能源機構(IRENA)預測,到2050年,將有30%以上的氫氣實現跨境交易,而從目前已開展的貿易情況看,清潔氫顯然更受青睞,尤其是在歐盟、日本等減排壓力較大的地區(qū)和國家。
預計從2025年開始征收的歐盟碳邊境調節(jié)稅,更是將碳稅的適用范圍擴大到了氫能等行業(yè)。這也意味著,未來,各國與歐盟的氫氣貿易將與歐盟的碳排放價格掛鉤,氫能碳排放標準的對接,也將成為未來氫能貿易的重要基礎工作。我國雖然已經有《低碳氫、清潔氫與可再生能源氫的標準與評價》,但該標準僅僅是團體標準,還有待進一步與歐盟、日本等地區(qū)和國家的標準進行對接,提升其國際認可度。
在全球碳定價體系不斷優(yōu)化的背景下,氫能產業(yè)的發(fā)展要與碳定價充分結合,實現碳氫協(xié)同發(fā)展。
一方面,要加強碳排放數據核查工作,使其反映真實生產成本的同時,充分量化、反映氫能對減排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要盡快將清潔氫的減排量納入到全國碳市場中,以推動其降本增效,實現可持續(xù)發(fā)展;最后,要加強國際間的碳排放標準合作,為未來國際氫氣貿易奠定基礎。
作者系上海環(huán)境能源交易所業(yè)務創(chuàng)新部副部長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fā)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guī)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tài)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guī)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