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氫能展編輯
政策法規
1、湖南:積極布局氫能汽車,加快制儲加用全產業鏈發展
近日,湖南省人民政府發布《關于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指導意見》,其中氫能方面指出:推動氫能核能關鍵材料及部件規模化生產,加快制氫、儲氫、加氫、用氫全產業鏈發展,有序促進核燃料加工、核能裝備和核技術應用產業化。加強外電入湘通道建設,健全新型儲能體系,完善汽車充電充氫設施,積極發展分布式能源和微電網。
2、安徽:加快新能源汽車應用,氫能技術或成關鍵推動力!
10月25日,安徽省12部門印發了《關于加快推進公共領域新能源汽車應用工作的通知》。鼓勵運輸企業將大宗貨物短駁重卡以及為產業園區和企業提供配套服務且運輸半徑在100公里以內的重型卡車,更新為充換電新能源汽車或氫燃料電池車。鼓勵發展基礎較好的市牽頭組織申報國家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城市群。加快推進加氫站布局建設,探索“油氣電氫”綜合能源站、“制氫—加氫”一體化示范站建設。
3、《北京市空氣重污染應急預案(2023年修訂)》正式發布
近日,《北京市空氣重污染應急預案(2023年修訂)》印發,對原預案進行了完善,目的是堅持科學、精準、依法治污,持續改善空氣質量,切實減緩污染程度、保護公眾健康。主要內容指出,倡導企業合理安排運輸,減少重型燃油(氣)載貨車輛使用,盡量使用國六或純電動、氫燃料電池汽車運輸。
4、香港發布綠色施政報告,將制定氫能發展策略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今天公布其任內第二份施政報告,用了大量篇幅提出碳中和相關措施,特區政府會于明年上半年制訂《香港氫能發展策略》,2025年向立法會提交草案。今年底至明年內繼續試驗更多新能源車輛,包括電動公共小巴、氫能雙層巴士和氫能洗街車等。
企業動態
1、吉利/運達綠色甲醇項目落地山西臨汾
10月25日,臨汾市政府與浙江吉利遠程新能源商用車集團有限公司、浙江運達風電股份有限公司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簽約儀式舉行,三方將圍繞利用焦爐煤氣和二氧化碳與綠氫催化合成綠醇、新能源商用車制造和推廣應用以及新能源項目開發等領域展開深度合作。
2、三環集團攜手產學研用開建國家能源高溫燃料電池研發中心
10月24日,由三環集團牽頭,聯合電力規劃總院有限公司、廣東能源集團科學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華南理工大學、廣東省科學院、佛燃能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中廣核研究院有限公司共同建設的“國家能源高溫燃料電池研發中心”建設啟動會在深圳舉辦。與合作單位將共同推動SOFC/SOEC技術向前發展。
3、重塑拍得研發生產中心地塊,年產2.5萬套電堆
近日,上海西北綜合物流園區一地塊成功出讓,上海重塑能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拍得后,將建設成為集燃料電池堆研發生產、動力系統集成設計、整車集成和試制調試為一體的研發生產中心,并成為我國“國家動力電池創新中心燃料電池分中心”的依托研發基地。項目可年產2.5萬套燃料電池電堆。
4、卡沃羅與中南大學簽訂校企合作協議
10月21日,卡沃羅氫科技有限公司與中南大學簽訂新能源校企合作協議,同時接受中南大學授牌,雙方將共同打造湖南新能源產業板塊的新高地。卡沃羅自主掌握PEM電解槽與膜電極的核心技術,專業從事PEM質子交換膜電解水制氫裝備與核心零部件、關鍵材料的研發、設計、制造和銷售。
5、環宇京輝上市工作正式啟動
10月23日,環宇京輝與華福證券舉行上市服務簽約儀式。在華福證券的支持下,環宇京輝上市工作將有序展開。環宇京輝是華北地區唯一一家集制氫、儲氫、運氫、加氫及氫能大數據于一體的氫能源上游完整產業鏈企業。
行業大勢
1、南方科技大學與氫藍時代合作共建聯合實驗室
10月21日,南方科技大學機械與能源工程系與氫藍時代就共建聯合實驗室舉行授牌儀式。據介紹,該共建聯合實驗室主要聚焦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關鍵材料、核心部件及系統研發,并推進技術創新成果轉移轉化,進一步打造集科學研究、技術研發、人才培養、成果轉化和應用示范等于一體的創新平臺。項目的實施將促進燃料電池降本增效,加速氫能產業商業化進程,并對國家“雙碳”戰略實施和新時代的中國綠色發展起到推動作用。
2、搶占氫能產業新賽道,中加氫能產業交流會舉行
10月24日,重慶九龍坡區政協、加拿大駐重慶總領事館聯合舉辦中加氫能產業交流會。重慶市高度重視氫能產業發展,明確提出要培育“制—儲—運—加—用”氫能全產業鏈集群。目前,九龍坡區氫能產業發展已初見成效,2023年1月至8月,氫能主要行業營業收入達7.5億元,氫能產業核心產品產值、產量均位居全市第一。
3、嘉庚創新實驗室與正泰集團攜手推動氫能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創新發展
10月22日,嘉庚創新實驗室與正泰集團在廈門舉行戰略合作簽約儀式。雙方將以氫能為核心,石墨烯、半導體、新能源等為重點領域,在重大課題項目研發、科研平臺建設、科技成果轉化與投資孵化合作等領域展開合作,聯合創建“產學研投”示范合作新高地。
4、海水制氫新技術研發成功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物所研發出以海水為原料制備氫氣聯產淡水的新技術,并依托該技術完成了25千瓦級裝置的測試驗證。相比傳統淡水電解水制氫,省去了廢熱移除所必需的換熱器單元以及冷卻介質,減少設備成本與能耗,堿性電解水制氫系統電能利用率提高10%以上。
國際視野
1、殼牌削減15%的低碳工作崗位,并縮減氫氣業務
殼牌于10月25日表示,作為首席執行官Wael Sawan提高利潤的舉措的一部分,該公司將裁減其低碳解決方案部門至少15%的員工,并縮減其氫能業務。殼牌將在2024年裁員200人,并已對另外130個職位進行審查,作為減少該部門員工人數的一部分,該部門約有1,300名員工。
2、寶馬將推多款氫能車
10月25日,日本移動車展開幕。寶馬氫技術總經理Juergen Guldner博士在發表講話時表示,氫燃料電池汽車應該與其電動汽車一起開發。現在的氫能汽車就是10年前的電動汽車,寶馬將在2030年內銷售一輛可量產的氫燃料電池汽車,之后會將其推廣到其他多款車型。
3、德國勃蘭登堡州地下儲氫項目實現重要里程碑
德國能源服務提供商EWE在勃蘭登堡州Rüdersdorf的地下鹽洞中啟動了氫氣儲存計劃,并取得了重要成就。EWE使用知名工業氣體供應商供應的6噸氫,可以填滿相當于一間房屋大小的地下洞穴。這相當于為1000輛氫能汽車提供足夠的氫。氫氣的填充將連續進行8天,共計使用6輛儲氫罐車。EWE將通過現有的鹵水輸送管線將地下500立方米的水溶液運送到Heckelberg的Soleversen站,那里的巖層適合用于鹵水沉降,這是鹽和水的混合物。
特別推薦:國際氫能與燃料電池展現場參觀報名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