軌道交通車站出入口是展現城市形象和文明的重要“窗口”。記者近日從合肥市軌道集團獲悉,通過開通接駁微循環公交線路,開展出入口違停整治活動,全方位提升車站周邊環境,助推城市高質量發展。
在安醫大二附院站,合肥軌道交通集團與合肥公交集團在廣泛收集市民意見的基礎上,于7月6日開通M306路地鐵接駁微循環公交線路,為軌道交通3號線安醫大二附院站周邊市民提供“最后一公里”的便捷。線路銜接安徽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融創城和合肥市第四十五中學(芙蓉校區)等多個工作生活場所,在有效解決群眾出行問題的同時,也改善了車站出入口電動車亂停放問題。
目前相關的公交微循環線已開通9條。經統計,開通公交微循環線的車站周邊非機動車停放的數量下降超過40%,成功的運用疏堵結合的方式,在方便市民的同時,提升了車站出入口環境。
在2號線三里庵站和3號線國防科技大學站,交警蜀山大隊二中隊和四中隊、南七街道等單位與合肥軌道聯合開展了以“創文明城市 做文明市民”為主題的出入口違停整治活動,針對出入口周邊非機動車亂停放、未線內停放、占壓盲道等問題,參與活動人員手動搬運車輛開展清理,同時為確保出入站人流疏散安全,在軌道車站進出口5米范圍內設置鐵馬擺放、張貼禁停警示牌,實施物理隔離。根據計劃安排,后續交警部門、街道將在轄區內軌道車站出入口不間斷巡查,進一步壓縮“亂停車”空間,減少亂停亂放現象。
軌道線網車站出入口及周邊城市道路環境秩序改觀明顯,離不開各方力量的支持和共同努力。合肥軌道將繼續全力保持巡查整治力度,進一步鞏固整治成效,不斷收集市民意見,不斷改進提升,做到“人員不減,力度不變,假日不休”,全力保障車站周邊環境秩序干凈、整潔、有序,為市民出行提供更加舒適便捷的服務。(李豪 記者 檀美玲)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