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日上午,濟南市委市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對《濟南市“十四五”綜合交通運輸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進行介紹解讀。記者獲悉,“十四五”期間,濟南將謀劃研究濟南至淄博等城際鐵路,推動實現省會經濟圈市市通高鐵,由“互聯互通”向“直連直通”轉變。
濟南市交通運輸局黨組書記、局長曹殿軍介紹,在打造互聯互通的綜合立體交通網方面,“十四五”期間,濟南市將重點提升國際、國內、省會經濟圈、市域、中心城區的設施供給能力,構建以綜合運輸通道為骨干、以國際空港樞紐和濟南國際陸港為核心支點、以多層次網絡為依托的綜合立體交通網。
提升國際國內樞紐地位,構建“一軸二廊三通道”綜合交通主骨架,北接京津冀,南連長三角,東西貫通黃河流域“一字型”大通道;加快建設“米字型”高鐵網,融入國家高鐵大通道;構建“二環一聯十六射”高速公路網,暢通國家高速大通道;建設4F級國際空港樞紐,打造“空鐵軌路”零距離換乘樞紐,加密國際國內航線,提升輻射能級,推動實現省會都市圈空港共享;
高標準打造濟南國際陸港,推動“公鐵空水”四港聯動;大力發展歐亞班列,暢通國際物流大通道;打造小清河海河聯運新通道,推動交通基礎設施立體互聯。推進省會經濟圈互聯互通,構建省會經濟圈“1+6”城市高鐵、高速雙高通道,提高濟南與淄博、泰安、聊城、濱州、德州、東營等6地市聯系水平。
加快推進濟鄭、濟濱、濟萊、黃臺等高鐵項目,謀劃研究濟南至淄博等城際鐵路,推動實現省會經濟圈市市通高鐵,由“互聯互通”向“直連直通”轉變;全力推進省會經濟圈高速公路聯絡線建設,輻射帶動聯線周邊21個區縣發展,擴大濟南經濟腹地,拓寬發展空間,做強省會經濟圈。加快市域交通一體化,建設高速公路、快速通道、市域鐵路為一體的快速骨架網絡,構建形成主城區與外圍區縣直通的“人字型”走廊,加快形成外圍區縣間直連的“三角形”通道,便利跨區域交流合作,服務區劃調整(萊蕪-鋼城),帶動商河-濟陽、平陰-長清等外圍區縣發展。
著力構建市域鐵路通勤網,推進干線鐵路、城際鐵路、市域(郊)鐵路、城市軌道交通“四網融合”。按照“示范旅游路、外繞穿城路、打通瓶頸路”的總體思路,推進普通國省道品質提升工程。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