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10時16分,隨著列車從港區北車輛段鳴笛出發,向許昌東站方向駛去,標志著鄭州機場至許昌市域鐵路工程(以下簡稱鄭許市域鐵路)聯調聯試工作結束,開始空載試運行。
鄭許市域鐵路北起鄭州航空港區長安路北站,南至許昌市許昌東站,串聯鄭州航空港區至許昌市之間13個產業園區,由鄭州、許昌兩市分段同步建設,統一運營。線路全長67.13km,其中鄭州段33.43km,許昌段33.7km,共設車站27座,其中,高架站9座、地下站18座,設港區北車輛段、梅莊停車場一段一場,設義山、港九、通達、繁榮4座主變電所,控制中心設在港區北車輛段綜合樓。車輛采用以“天空藍”和“中國紅”為設計理念的中國標準化 B 型地鐵列車,最高運行速度120km/h。
鄭許市域鐵路是中原首條全自動駕駛、雙城融合的跨市域線路,也是推進“鄭許一體化”發展、助力軌道交通“四網融合”、加快鄭州“1+8”城市群都市圈建設的標志性工程。
目前,車站裝飾裝修及風水電安裝、整體機電系統安裝調試已基本完成。
鄭許市域鐵路信號系統是一套全功能自動化運行控制系統,共包含50個場景功能,其中正常運行場景22個,故障場景11個,應急場景17個,具有自動出入車場、自動行駛、自動啟停車、自動開關車門、視頻聯動、車門站臺門對位隔離、障礙物/脫軌檢測、列車喚醒/休眠、自動洗車、遠程重啟等特色功能。
鄭許市域鐵路以安全高效為目標,以節能環保為導向,以舒適靈活為標準,以科技創新為支撐,以運維智能為依托,以歷史人文為載體,地面四小件造型迥異精美,嘗試使用巖板、陶瓷薄板、彩釉玻璃等新材料,綜合運用BIM技術對綜合支吊架和各類管線排布安裝優化,創新性應用四軌回流技術解決雜散電流危害,新理念、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的融合,更好的促進了線路的品質提升,讓乘客出行更加舒心稱心,讓鄭州城市生活更具魅力。
鄭州段車站造型以“筑夢引航 繽紛鄭許”為設計理念,充分利用車站空間結構優勢,融入建筑藝術設計手法,塑造了城市文化“新景觀”。許昌段車站造型以水之韻律、蓮之形態為構思,創造形似神契的許昌文化形象,展現城市繁榮發展之勢。
空載試運行是開通前的一次綜合性考試,對車輛與系統設備的可用性、穩定性和可靠性進行充分的檢驗??蛰d試運行3個月后,經安全評估具備條件后投入載客運營。自此,鄭許兩地交通將隨著鄭許市域鐵路的開通邁入嶄新時代。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