軌道交通展消息 希臘第二大城市的地鐵即將開通,不光提供了便捷的交通,還將成為一座“移動的地下博物館”,來看報導。
鏡頭來到希臘第二大城市——塞薩洛尼基,全新的地鐵線不僅是一項基礎建設,更是一條連接古今的時光隧道。
這條地鐵線自2003年動工以來,施工過程中意外挖掘出超過30萬件古代文物,包括古希臘、羅馬、拜占庭及奧斯曼帝國等時期的珍貴遺跡,這些發(fā)現(xiàn)導致工程多次推遲,但如今成為這座城市的文化瑰寶。
交通與基礎設施部長Christos Staikouras:“建設工程多次延誤、面臨許多挑戰(zhàn)。有超過30萬件文物發(fā)現(xiàn),如今將在主線的多個車站向民眾展示。”
其中,Venizelou車站保存完好的古羅馬大理石大道最受矚目,讓乘客感受古代城市的繁榮和文明的輝煌。
Christos Staikouras:“地鐵線包括13個車站,綿延9.6公里,配有最先進的列車和增強的安全系統(tǒng)。每天將有約25萬名乘客,將能夠在塞薩洛尼基快速、安全、環(huán)保地出行。”
耗時20年的工程,總成本達30億歐元,地鐵將于11月30日正式對外開放,為市民提供現(xiàn)代化交通的同時,也為帶來穿越時空的文化體驗。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xiàn)。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fā)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guī)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jù)我市路網(wǎng)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shù)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tài)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guī)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