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敢放手,市場有活力。穩住宏觀經濟大盤,推動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需要推進政府職能深刻轉變,加快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是關鍵一招。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第十次全國深化“放管服”改革電視電話會議重點任務分工方案》(簡稱《方案》),進一步明確具體任務、職責分工,再次推出一批“放管服”改革舉措。其中,涉及交通運輸領域相關改革舉措,針對性強,含金量高。隨著改革落地,預計將對行業市場主體帶來利好。
宏觀政策和針對性舉措齊發力
有的改革舉措是宏觀性的,并非單獨針對交通運輸市場,但會影響到交通運輸市場主體競爭環境的改善。例如:《方案》提出,按照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的要求,全面清理市場準入隱性壁壘,推動各地區、各部門清理廢除妨礙公平競爭的規定和做法;深入開展制止濫用行政權力排除、限制競爭執法專項行動,進一步健全公平競爭審查制度,建立健全市場競爭狀況監測評估和預警機制,更大力度破除地方保護、市場分割,切實維護公平競爭市場秩序。
加快推進重點項目落地,對于穩住宏觀經濟大盤具有重要意義。《方案》提出,加快推進納入國家“十四五”規劃以及省級規劃的重點項目,運用“放管服”改革的辦法,消除堵點卡點,繼續采取集中辦公、并聯辦理等方式,提高審批效率,強化要素保障,推動項目盡快落地。
繼續執行車輛購置稅減免政策,對購車消費者帶來利好,但對交通運輸行業車購稅收入的總體影響值得關注。《方案》提出,落實好階段性減征部分乘用車購置稅、延續免征新能源汽車購置稅、放寬二手車遷入限制等政策;延續實施新能源汽車免征車輛購置稅政策,組織開展新能源汽車下鄉和汽車“品牌向上”系列活動,支持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促進汽車消費。
貨物運輸效率提升,綜合運輸成本降低,是廣大貨運市場主體的共同渴望,也成為《方案》關注的重點。
在便利貨物運輸方面,《方案》提出,繼續深化通關便利化改革,推進通關業務全流程網上辦理,提升港口集疏運水平,暢通外貿產業鏈供應鏈;2022年年底前,依托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平臺,加強部門間信息共享和業務聯動,開展進口關稅配額聯網核查及相應貨物無紙化通關試點。在有條件的港口推進進口貨物“船邊直提”和出口貨物“抵港直裝”。
市場新業態跨行業、跨領域的特點,對政府提高綜合監管效能提出新要求。《方案》明確,2022年年底前制定出臺關于深入推進跨部門綜合監管的指導意見,對涉及多個部門、管理難度大、風險隱患突出的監管事項,加快建立健全職責清晰、規則統一、信息互通、協同高效的跨部門綜合監管制度,切實增強監管合力,提高政府監管效能。
公正文明執法減輕市場主體負擔
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是市場主體特別是廣大運輸業戶的深切期盼。《方案》提出,由司法部牽頭,國務院相關部門及各地區按職責分工負責,深入落實行政處罰法,堅持過罰相當、寬嚴相濟,明確行政處罰裁量權基準,切實解決一些地方在行政執法過程中存在的簡單粗暴、畸輕畸重等問題,決不能搞選擇性執法、“一刀切”執法、逐利執法,并要嚴肅查處吃拿卡要、牟取私利等違法違規行為。
具體措施包括:一是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規范行政裁量權基準制定和管理工作的意見》,進一步推動各地區各部門分別制定本地區本領域行政裁量權基準,指導督促各地區盡快建立行政裁量權基準動態調整機制,將行政裁量權基準制定和管理工作納入法治政府建設考評指標體系,規范行政執法,避免執法畸輕畸重。二是嚴格規范行政罰款行為,抓緊清理調整一批違反法定權限設定、過罰不當等不合理罰款事項,進一步規范罰款設定和實施,防止以罰增收、以罰代管、逐利執法等行為。
一批便民服務措施,著眼解決好與人民群眾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關鍵小事”。《方案》提出,延長允許貨車在城市道路上通行的時間,放寬通行噸位限制,推動取消皮卡車進城限制,對新能源配送貨車擴大通行范圍、延長通行時間,進一步便利貨車在城市道路通行。
《方案》提出,嚴厲整治亂收費亂罰款亂攤派等行為。今年年底前,在交通物流、水電氣暖、金融、地方財經、行業協會商會和中介機構等重點領域,集中開展涉企違規收費專項整治行動,切實減輕市場主體負擔。
《方案》還提出,要持續推進物流保通保暢,進一步暢通“主動脈”和“微循環”,穩定產業鏈供應鏈,保障全行業、全鏈條穩產達產,穩定市場預期;密切關注全國高速公路收費站和服務區關閉關停情況,及時協調解決相關問題;指導各地認真落實優先過閘、優先引航、優先錨泊、優先靠離泊“四優先”措施,保障今冬明春煤炭、液化天然氣等重點物資水路運輸。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