軌道交通展消息 上海軌道交通4號線自2005年開通至今,服役時間將近二十年,變電所牽引設備已接近大修年限。為更好提升上海地鐵安全供電水平,維保供電分公司對4號線牽引設備啟動大修改造,本次改造歷時130余天,對4號線8座牽引變電站112臺(套)既有設備進行了更換,順利實現了安全供電能力提升。
為深入貫徹大修改造“無感施工”理念,在項目立項前期,供電分公司項目工程部、維護三部圍繞施工方案、配合協調、現場施工等需求,通過黨建聯建方式,成立黨員突擊隊,梳理出三大改造難點,采取四個攻堅舉措、五項保障措施,以大修改造“零差錯”的高質量,確保了項目順利完成。
施工過程中面臨諸多難點。其一,設備接口多,聯調聯試配合廣。由于要確保大修不影響次日運營,當天施工結束后需保證新老設備閉鎖邏輯、聯調功能正常,但新老設備存在通訊方式差異,增加了技術難度。其二,施工條件限制多,有效施工時間緊。一個車站正常施工工序達12道,除去倒閘操作、安全交底等環節,有效施工時間僅3.5小時,且部分設備需連續施工,時間緊任務重。其三,空間環境類型多,特種作業頻率高。4號線多為地下站,施工空間狹小,新舊設備運輸和更換困難,大型設備進場時需特種起重設備,面臨吊裝困難等問題。
為保證施工全過程安全,黨員突擊隊建立“雙施工負責人”機制,針對前期排摸、風險預案、施工組織、創新工法等環節,細化分工任務,確保項目實施安全。他們深入鉆研4號線牽引設備的圖紙,預先制作配線表,仔細核對現場的一、二次線纜,對既有線纜進行梳理并加以標記,從而保障在后續施工改造時不會出現線纜錯漏的情況。在施工的前期籌備階段,提前對設備間的接口功能進行驗證,排查梳理現場存在的隱患,并且緊緊盯著項目涉及的各方,一項一項地將問題落實解決。
與此同時,依據現場的施工環境以及設備的運行狀態,精心制定《4號線牽引改造負責人職責細分表》與《4號線牽引改造責任細分表》,嚴格按照“一站一方案”的要求開展施工。將施工計劃細致地分解開來,從“人(人員)、機(機器設備)、料(材料)、法(方法)、環(環境)、測(測量)”這六個方面對現場施工風險予以評估,運用甘特圖工具對項目的整個流程進行管控。
在此次的大修改造項目里,首次運用設備柜整體拆裝工法。項目團隊精心做好各類線纜的相序編號以及號碼管的標注工作,提前對設備柜進行拼裝、試驗和調試,如此一來,在現場只要將電力電纜、控制線纜進行敷設、接線以及聯調就可以了,能夠達成一次安裝到位、一次調試成功的效果,單個站點可以節省20分鐘的施工時間。
黨員突擊隊還制定五大保障措施強化現場安全管理。組織保障方面,維護三部創新管理模式,由多職能2隊負責項目且兩名研究生班組骨干擔任負責人,多職能班組協作配合;人員保障方面,安排多職能2隊和4號線運維班組輪換施工,共1025人次參與各項工作;備件保障方面,現場配備核心部件備品備件以應急;安全保障方面,嚴格施工人員入門登記與資質驗證、安全交底,做好防護警示并專人監管;信息保障方面,建立工作聯系群協調問題,利用生產管理平臺和單兵系統實時跟蹤作業情況。
供電分公司將進一步加強黨建賦能項目管理,積極探索新工藝、新工法,以系統思維為上海地鐵提供無憂供電,確保安全供電不中斷。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