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貴陽軌道交通三號線一期工程項目首列電客車正式進段。上午10時許,接車儀式在東風鎮車輛段舉行,標志著貴陽軌道交通三號線一期工程建設又取得一個新成果,正式進入運營籌備階段。
記者了解到,貴陽軌道交通三號線一期工程項目是貴陽市連接南北的一條骨干線路,同時也是目前貴陽市軌道交通線路最長、時速最快、涵蓋區域最廣、客流量最大的一條地鐵線路。時速100km/h,全長43.03km,共設車站29座,此次首列車順利到段,是貴陽軌道交通三號線地鐵建設的又一個重要里程碑,為新時代多彩貴州現代化建設提供了加速度。
據介紹,電客車以“中國紅”為主題色,結合多彩貴州地域文化特色,前端整體造型為一張“笑臉”,車身蜿蜒的紅色絲帶形似貴陽地標建筑甲秀樓的飛檐,代表純凈、安詳與廣闊,彰顯了貴陽的蓬勃發展和美好未來,也寓意著暖暖的貴陽人熱情好客,中鐵兒女“至精至善、暖心相伴”服務每位市民的真心,歡迎八方游客來多彩的貴陽、爽爽的貴陽做客。
多措并舉,乘客體驗更舒適
一是在電客車不同車廂區別設置強冷弱冷車廂滿足不同乘客需求;二是乘客可通過各車廂動態地圖掌握各站點出站口、扶梯等位置的實時信息,為乘客便捷的出行服務;三是在客室座椅兩側設置透明玻璃屏風,可有效減少乘客之間的相互干擾;四是在車廂多功能區域增設殘疾人輪椅固定綁帶,體現人文關懷;列車首次采用薄型門立柱結構設計,增加了有效站立面積,并在每節車廂客室端部采用大尺寸顯示器,提升客室視野通透性,同時空調系統內部還配置了低溫等離子空氣凈化裝置,為乘客提供了明快、舒適的乘坐環境。
技術創新,運營體驗更智慧
一是電客車配置了弓網在線監測、走行部在線監測和蓄電池在線監測、地面軸溫監測等智能化設備實時探測故障并發出報警、提前預判安全隱患,為列車運營安全提供堅強保障;二是電客車搭載了先進的智能運維系統,TCMS網絡系統能夠實時采集、存儲電客車速度、客室溫度、能耗指標,以及各個系統工作狀態等數據,通過大數據平臺、多源異構數據處理、檢修運維應用,大大提升了運維服務效率。
節能減排,運營模式更創效
一是從結構和材質方面采用全面的輕量化設計,整車重量比業內常規要求低8t;二是采用高頻輔助變流器、地面能量回饋系統、變頻冷暖空調等高效節能措施,提升服務品質的同時,大大降低了運營成本。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