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鐵、公交、網約車是公共交通的主體,更是疫情防控的重點部位。2022年10月12日,記者探訪地鐵、公交和網約車等市內公共交通時看到,各運營方嚴把查驗關,不漏一人一碼,通過優化升級公共場所技防設施,上緊每一道疫情防控“安全閥”,進一步織密扎牢疫情防控網。
10時20分,無錫公交集團中南分公司場站內,86路公交車駕駛員蔣毅手持消毒噴霧器,利用發車前的準備時間對車輛進行“一趟一通風一消毒”。“確保每一位乘客掃碼乘車、提醒乘客戴好口罩,是職責所在。”蔣毅說,得益于車載防疫監測系統“智匯疫聯”,乘客不僅可手機掃碼,也可通過出示紙質“門鈴碼”反向掃碼。“防疫絕不松懈,我們總結為‘兩扇門’和‘五道關’。”無錫公交中南分公司經理朱震鳴介紹,“兩扇門”即每個場站的場站門和每輛公交車的上車門,“五道關”是指人員入場關、職工上崗關、乘客乘車關、車輛消殺關、應急處置關,確保市民出行健康安全。“尤其是乘客乘車關,需從嚴格執行‘驗碼’做起。”
“結合網約車特性,交旅公司制定了嚴格的網約車防疫規范流程。”無錫交旅公司總經理助理俞永偉介紹,駕駛員發車前,需在手機端做好相關信息報備,并上傳測溫數據及車輛消毒照片,經平臺審核通過后才能上線運營;接單時,駕駛員需提醒乘客上車前掃“門鈴碼”、出示行程卡,核驗乘客信息,守好出行安全防線。如遇突發情況,駕駛員立刻報備到平臺、所在單位及屬地防疫部門。
13時15分,記者來到地鐵三陽廣場站。從站廳步入安檢口,保潔人員正有序進行地面噴灑消毒,并使用消毒濕巾擦拭欄桿、扶手,確保消殺工作細致到位。“無錫地鐵嚴格落實防疫查驗和站內消殺。”客運服務部站務二中心副主任黃鸝琛介紹。通過安檢口的“地鐵防疫通”智能終端“反向掃碼”進站,市民需在設備前進行人臉識別、測溫,并出示個人“門鈴碼”進行掃描,顯示綠碼后即可通行進站。記者掃碼并配合查驗后,體驗了無錫地鐵近期新投用的太赫茲安檢儀。據悉,該設備具備紅外測溫功能,可實現“人包同過”,助力乘客安全順暢進站。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