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濟寧城際公交集團發布十周年社會責任報告。開通運營十年來,濟寧城際公交線路由最初的7條增加到32條,形成了“一城四域”的線網新格局,單日客流量由最初的2.4萬人次增加到9.5萬人次,共安全運輸乘客1.5億人次。
十年來,城際公交堅持低票價、一票制便民政策,按照10公里1元的公交定價原則設定,只需2、3、4、6、10元即可從濟寧市區直達各縣市區,與城際公交開通前票價相比,票價降幅平均達70%。據統計,城際公交每年為百姓節省出行開支達7億元。
2022年1月10日起,對城際公交魯南高鐵專線的所有線路末班發車時間延長至23:15,確保最后一名到站旅客實現高效換乘。2022年6月17日起,對除B1線路之外的所有線路的首班發車時間提前,班次加密。兗州三條線路自2022年2月7日起執行城市公交票價,當年2月7日至3月15日全天免費乘坐公交車。此后一直到2025年12月31日,連續四年實行早晚高峰時段免費乘坐公交車政策。當前,濟寧城際公交正籌備升級C605、B1等15條線路為旅游專線,滿足群眾多元化出行需求,助推當地運游產業融合發展。
濟寧城際公交32條線路每天往返濟寧主城區至各縣市區,在保障乘客出行同時,改變了農村進城務工人員的傳統出行方式。城際公交開通后,濟寧市涉及農用車的道路交通事故全面下降。據交警部門統計,城際公交開通后,事故起數下降74.57%、死亡人數下降63.92%、受傷人數下降79.01%。
城際公交與城市公交、城鄉公交互聯互通,吸引了越來越多的縣鄉群眾到濟寧城區旅游、購物、探親,平均每天運送乘客20余萬人次,密切了縣市之間的聯系。同時,城際公交開通、優化調整運營線路,途經山東魯抗醫藥集團有限公司、天虹紡織集團、兗礦國際焦化有限公司等園區、廠區,為員工提供上下班提供了工作便利,助力醫療、紡織、能源等產業發展。
信息化是現代化城市發展的內在動力。濟寧城際公交集團開發推廣濟寧城際公交APP,乘客可以進行IC卡網上辦理、車輛實時位置查詢、發車班次時間查詢、出行信息查詢等多種自助高效服務。2021年,城際公交建立“二維碼電子站牌”信息服務系統,打造便捷乘車信息平臺,乘客用微信掃描站牌上的二維碼即可獲取停靠該站點的線路班次和到站時間。
2020年1月,濟寧城際公交集團與阿里巴巴公交云合作,成立城際城鄉公交云數據中心,完善大數據、智能調度系統、動態查詢APP、電子站牌等信息化聯動服務體系。結合市民出行習慣和高德地圖、支付寶、螞蟻金服等互聯網數據結果,進行站點、運力、客流等出行參數的數據分析,滿足乘客的個性化出行需求。
與此同時,濟寧城際公交秉持“綠色公交”發展理念,助推城市綠色發展。目前,濟寧城際公交集團擁有公交車輛802輛,除20輛氫能源試點公交車外,全部為節能環保的純電動新能源公交車,年減排二氧化碳15萬噸。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