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氫能展獲悉,廣東省發改委等八部門聯合印發《廣東省加快氫能產業創新發展的意見》,再度明確了省內氫能行業整體發展目標,對氫能各產業鏈的政策支持力度不減。我們認為《意見》有望推動廣東區域內加氫站建設和燃料電池車推廣的進度,區域內企業也有望受益。
▍重申發展目標,行業發展確定性增加。
2023年11月6日,廣東省發改委等八部門聯合印發《廣東省加快氫能產業創新發展的意見》,從9個方面頒布了30條意見推動氫能產業創新發展。《意見》再次強調了到2025年推廣燃料電池汽車超過1萬輛,年供氫能力超10萬噸,建成加氫站超200座的發展目標,同時強調到2027年,氫能產業規模達到3000億元。根據廣東省發改委數據,截至2022年底,廣東省已推廣燃料電池汽車超過3300輛;根據香橙會數據,2023年1-9月廣東省燃料電池汽車共銷售311輛;根據EVTank數據,截至2023年6月,廣東省已建成加氫站55座。因此,未來兩年廣東省的燃料電池車推廣數量或達到年均3200輛左右,加氫站年均建設數量或達到70座左右,相關環節增長的確定性有所增加。
▍補貼趨勢依舊,產業鏈積極性有望提升。
《意見》提出逐步降低用氫成本,對于加氫站終端售價2023年底前低于35元/公斤、2024年底前低于30元/公斤的電解水制氫加氫一體化站,按氫氣實際銷售量10元/公斤的標準獎勵給加氫站,每站補貼不超過500萬元;同時意見提出加大燃料電池汽車推廣應用力度,車輛推廣應用補貼資金由中央獎勵資金、省級獎勵資金、市縣(市、區)級獎勵資金按1:1:1比例安排,國家年度考核完成后,省、市兩級盡快完成補貼資金發放。我們認為制氫加氫一體站補貼的明確以及燃料電池車補貼資金來源的細化將提高產業鏈各環節的積極性,廣東氫能基礎設施建設以及燃料電池車的推廣速度有望加速。
▍全產業鏈積極深化,制氫與應用環節均有望拓展。
除氫能基礎設施建設和燃料電池汽車推廣外,《意見》也積極推動制氫環節和應用環節的發展。在制氫環節,《意見》支持發電企業利用低谷時段富余發電能力在廠區建設可中斷電力電解水制氫項目和富余蒸汽熱解制氫項目,同時加強海水直接制氫、光解水制氫等技術研發;在應用環節,提及內容包括擴大氫能在軌道交通、船舶、航空器、無人機等交通領域應用,將氫儲能納入新能源配儲范疇,因地制宜布局燃料電池分布式熱電聯供設施,以及支持寶武鋼鐵等大型鋼鐵企業開展以氫為還原劑的氫冶金技術研發應用等。
▍風險因素:
關鍵技術進展緩慢;產業支持政策落地低于預期;氫能車產銷量不及預期。
▍投資策略:
我們認為廣東省發布的《意見》有望進一步加速行業發展,廣東地區的氫能企業或將直接受益。
特別推薦:國際氫能與燃料電池展現場參觀報名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