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分析區域技術人員攻堅克難,在行業內創新解決了燃料氫中甲酸、甲醛、硫化物3個項目一次進樣同時檢測的難題。”近日,廣州石化檢驗中心副經理楊載松在快速分析技術交流會上充分肯定了該技術的應用。
氫能是世界公認的潔凈能源,廣州石化立足粵港澳大灣區氫能發展,于2020年12月建成氫燃料電池供氫中心并對外供應高純氫。但由于實驗室不具備總硫等幾個雜質的檢測能力,無法提供燃料氫檢測報告。為攻克該難題,廣州石化分析人員自主承擔起燃料氫總硫、甲醛、甲酸等項目攻關建崗的重任。
“總硫分析指標要求滿足4ppb(十億分之四),我們通過儀器調試優化,檢測限已達到0.2ppb(十億分之零點二),完全滿足測試要求。”總硫分析儀器到貨后,分析技術骨干洪靖帶領團隊立即開展儀器調試建崗工作。他們克服資料不足、沒有可借鑒的儀器使用經驗等困難,先后解決了液氮的安全轉移,氣相色譜與低溫濃縮儀、硫化學發光檢測器連接等問題,成功建立了總硫的測試方法。
在攻關取得初步成果之后,技術人員把重點轉向儀器的拓展分析項目上。“我們正好有一臺閑置的質譜儀,如果能接上檢測總硫項目的同一臺色譜儀,就可以同時分析甲醛和甲酸項目。”在技術交流會上,技師李文亮的大膽提議得到大家的贊成。
隨即,攻關團隊與廠家技術人員密切配合,解決了不同廠家儀器之間的系統兼容問題。技術人員借鑒色譜微流路控制原理,在色譜儀內創造性增加一塊微分流平板,將色譜柱分離后流出的甲醛、甲酸和硫化物分別切割到質譜和硫化學發光檢測器上進行檢測。
通過反復試驗,技術攻關獲得成功,實現了一次進樣同時檢測3個分析項目。至此,廣州石化分析人員掌握了燃料氫14個雜質全項目分析技術,具備了自主高效完成燃料氫檢測并出具分析報告的能力。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