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長沙市軌道交通發展研究會第一屆三次理事會暨產業鏈座談會在長沙召開。長沙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長沙市先進軌道交通裝備產業鏈鏈長張能峰,長沙經開區黨工委副書記、長沙市先進軌道交通裝備產業鏈推進辦公室主任趙文驕,長沙市人大監察和司法委辦公室主任劉況鐘,長沙市軌道交通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經理、長沙市軌道交通發展研究會會長周曉明及20多名研究會理事、監事單位代表出席會議。
會上,與會理事、監事審議了研究會2021年年度工作報告、財務報告、秘書處下設機構及人員名單、標志(LOGO)、2021年度突出貢獻單位及個人名單、新申請入會單位名單等事項。
座談會上,與會單位圍繞軌道交通產業鏈落實“三高四新”和“強省會”戰略進行了發言。產業鏈領導充分肯定了研究會成立一年多來,在促進產業發展等方面開展的系列活動和取得的成果,對研究會下一步擴大產業鏈影響力、組織課題研究、開展供需對接等方面發揮好橋梁紐帶作用給予了期待,并對研究會做好牽頭、統籌和平臺作用提出了要求。
2022年,研究會將持續圍繞促進行業發展,聚焦黨的建設、窗口建設、科研推動、橋梁作用強化等方面,發揮好研究會智庫作用,助推長沙市高質量發展。一是強化黨的建設和黨支部陣地建設,以高質量黨建引領軌道交通產業鏈發展升級,為全面實施“強省會”戰略增添強勁動力。二是完善對外宣傳窗口建設,建設研究會網站,強化微信公眾號運營,作為政府政策宣傳、產業鏈推廣展示、研究會擴大影響的關鍵渠道。三是充分發揮研究會的智囊作用,積極承擔省市科研課題。四是組織軌道交通專家論壇、專題講座和行業交流,擴大研究會在鏈內、行業單位及專家方面的影響力。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