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線路一張告知圖,一名司機一份責任書,一類線路一份運營書,今年起,在市交通運輸部門指導下,太原公交二公司結合創城要求,進一步升級精細化管理模式,創新提出“一線路一運營”方案(簡稱“一線一方案”),并在公司所轄的39條公交線路上推廣,受到公交駕駛員和乘客的廣泛點贊。2月28日,記者前往太原公交二公司對這種新的公交線路運營模式一探究竟。
管理者:管理更加精細
“這是我們優化服務、細化管理的一次嘗試。所謂‘一線路一運營’就是指將公交線路分門別類,根據每條線路的特點,實施系統性籌劃、針對性管理、動態化監督,內容涵蓋線路基本信息、線路功能、營運組織、人員、車輛、環境風險管控、線路風險分析、安全管控措施,并將各項考核指標量化分解到每條線路。公交運營管理精細化,目的就是為了給市民出行提供堅實的安全基礎和優質的公交服務。”太原公交二公司運行副經理武軍介紹。
“我們對39條公交線路分類,劃分為常規線路、社區線路、郊縣線路、臨水臨崖線路,分別根據實際情況,制作了運營安全告知圖,在上面標清線路危險路段,明確風險隱患路段的駕駛操作注意事項。”
武軍以Y1路公交車舉例,這條線路是我市首條旅游公交線路,途經路況較為復雜多變。實施“一線一方案”后,公司首先將線路走向圖繪制出來,在上面標注出全路段9處風險點,分別是易落石路段、急彎陡坡路段、網紅橋易出現行人橫穿拍照路段、游客集中路段等,明確告知在風險隱患路段行駛速度和注意事項。
按照方案,告知圖分發給每位司機,并分別簽訂責任書,再通過駕駛員簽字背書、經常提示,進一步筑牢安全行車基礎。
駕駛員:行車時心中有數
實施“一線一方案”,首先獲益的是公交駕駛員,他們切實感受到自身安全意識有所增強。
“最直觀的感受便是線路潛在安全隱患得以明確,安全意識顯著提升,應對突發情況更加從容,上路行車也覺得更安全。”27路駕駛員穆龍說。
穆龍駕駛的27路“清風號”從長風商務區開往勝利橋東方向,途經商務區、晉祠路、南內環橋、新建路等地,涵蓋商圈、學校、政府機關和沿線城區居民的出行,途經區域多變,路況較為復雜。
“以前,駕駛全靠臨場反應,人多時,難免有些應接不暇。實施‘一線一方案’后,認真閱讀告知書并背熟記牢,現在途中哪里是行經人車混行路段,哪里是橋梁急彎路段,哪里是醫院學校路段,我心知肚明,按方案要求做到一慢、二看、三通過,提前減速,安全通過。”穆龍介紹,尤其是遇到客流量大的時候,公司還會安排車隊干部和交通安全員在重點路段現場監管,及時疏導商圈聚集的人群,在保障安全的同時,提高了運行速度。
乘客:乘車體驗平安舒適
創新管理模式帶來的變化,最重要的是乘客的出行體驗。
“乘客您好,前方即將駛入交通安全隱患路段,車輛行駛不會非常平穩,請您隨時扶好坐好,不要在車廂中隨意走動,沉迷手機游戲的乘客,還需請您注意身邊的安全,謝謝您的配合。”當27路公交車通過一個轉彎時,穆龍溫馨提示乘客。
穆龍的安全提醒,得到乘客李先生的認可。李先生在山西醫科大學上班,家住華潤悅府附近,經常乘坐27路公交車上下班,近段時間這條線路的變化,讓他感到“驚喜”。
“以前會遇到車輛躲車讓車急剎急停的情況,現在的27路,遇到路況改變,司機師傅會提前告知,乘客會有所預判,提前抓穩、扶好。行車更穩,效率更高。公交師傅的服務比以前做得更加精細,現在乘公交出行更加舒心了。”得到乘客點贊的穆龍備受鼓舞,不禁感嘆“一線一方案”所帶來的收獲,他是打心底高興。
太原交通運輸部門相關負責人表示,這是公交運營模式的一次大膽嘗試和突破。未來在認真總結試點線路工作經驗后,將持續優化、調整和完善方案,提升市民公交出行的獲得感、幸福感和滿意感。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