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青島青鐵商業發展有限公司與青島麗達購物中心有限公司簽署合作協議。此次國企民企攜手,將通過多維度、深層次的資本和戰略合作,重塑地鐵沿線零售商業格局,助力穩經濟促增長,推進島城商業模式迭代和產業轉型升級。進入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三年攻堅行動、三期規劃線路全面啟動建設的重大機遇期和戰略窗口期,青島地鐵集團經營賽道“破陣出圈”加快成勢,商業版圖深度延展,通過“多業態、總消費、廣渠道、全域化”的商業模式創新,深度鏈接市場資源,拓展增量市場空間,全力開拓“軌道上的地鐵商圈”。
加速布局“一刻鐘便民生活圈”
青島麗達是青島本土綜合商業開發與零售經營的頭部企業。作為一家跨地區、多業態、綜合性的大型商貿企業,多年穩居“青島市十大零售企業”和“有突出貢獻的十大流通企業”榜單。
本次雙方在綜合商超領域的股權合作,是雙方在資源和平臺整合上的一次強強聯合。青鐵商業與青島麗達通過股權合作方式,將在超市業務和新增供應鏈業務方面進行深入合作。計劃在“十四五”期間,開辦精品生活超市11家、社區超市80家,規模超市市場占有率達到10%以上;到2031年底,開辦精品超市將達19家,社區超市達200家,形成青島七區三市的完整業務布局。同時,適時啟動物流中心建設研究工作,計劃物流中心占地面積20畝,建設使用面積10000平米,計劃于2024年投入使用,為青鐵商業便利店、零售商業等業態提供供應鏈生產與配送。
“這是貫徹市委市政府積極推進市屬企業與民營企業等各種所有制資本協調融合發展的重要舉措。”青島地鐵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張建剛表示,雙方合作將實現麗達市場化拓展渠道與地鐵百萬客流場景的有機結合,帶動地鐵沿線商業快速迭代升級、跨越式發展,助力打造“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吸引更多的人工作生活在地鐵兩側,賦能城市高質量發展。
在青島麗達商業副總經理余蘭看來,這次合作是“獨有商業資源體+成熟商業運營體系”的強強聯手。下一步,合資公司將對地鐵沿線的商業資源進行全面梳理、業態落位進行提前布局和深入研究,實現地鐵商業資源的統一籌劃、設計與實施,最大化利用和盤活地鐵商業資源。加持青鐵百萬客流場景以及雙方線上渠道的賦能,未來逐步實現跨區域、城市的發展目標。
青島地鐵集團總經理助理、青鐵商業公司董事長李曉杰同樣充滿信心:“通過麗達市場化拓展渠道、地鐵百萬客流場景、雙方App等線上渠道,賦能合資公司,在短周期內加速形成本土規模效應,擴大優質經營性物業,最終實現資本運作。”
去年四季度,商務部等11部門聯合發布通知,青島進入全國首批30個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試點名單。“青鐵商業與青島麗達的合作正逢其時,必將為青島打造‘一刻鐘便民生活圈’提供更多成功的試點樣本和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祝愿雙方的合作開啟國企與民企合作的典范,成為商業新模態、新業態發展的典范,為青島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創造新的典范。”青島市商務局副局長楊青山表示,近年來青島市軌道交通和地鐵事業的大發展,帶來的不僅僅是市區概念的延展、放大以及便捷的交通體驗,更重要的是推動青島商業正式進入了“地鐵時代”,這是加快建設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重要標志,是推動青島向著“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目標、“活力海洋之都、精彩宜人之城”的城市愿景邁出更加堅實的一步。
TOD開發引領,加速拓展軌道商圈
此次與麗達開展戰略合作,是青鐵商業公司加速拓展軌道商圈,構建商業矩陣的一個縮影。而成體系可復制的商業形態,也必將成為青鐵商業拓展商業版圖的內驅力。
當前,以Mini TOD為代表的“小體量”商業憑借著開發成本低、受經濟環境沖擊小、抗風險能力強的特點,正逐漸成為商業項目尋求變革之際的“突圍”關鍵。伴隨青島地鐵建設提速,青鐵商業迎來了TOD商業發展的機遇期。從資源稟賦和優勢條件來看,目前,青鐵商業擁有6500余平地鐵商鋪,6萬余平地鐵商業街區,3處地鐵Mini TOD物業,6處商辦及酒店(公寓)物業,總面積約10萬平米。在青鐵商業“地鐵商業+TOD商業物業+酒店辦公+公寓+餐飲”的商業版圖上,不僅有“青鐵慧選”“壹心制面”這些自營品牌,還有多種合作經營模式的探索。青鐵商業依托既有的臺東站、海信橋站、團島站等商業標桿項目,3年內計劃在全市布局8-10處Mini TOD商業項目,建立獨具青鐵商業品牌特色、成體系可復制的商業形態,與傳統商業實現差異化發展。
在TOD開發理念引領下,青島地鐵給城市帶來的改變遠不止此。為助力青島群眾體育發展,青島地鐵打造專業體育產業平臺,專注于島城校園足球、幼兒足球業務發展,青鐵商業還創立具有影響力的IP賽事體系,拓展體育相關的上下游產業鏈,結合地鐵TOD布局,形成市內各區運動公園的聯動,讓青鐵體育更便捷地融入島城人民生活。
歷史文化風貌是一座城市的靈魂和根脈。開展歷史城區保護更新行動,是青島市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三年攻堅行動的“首要工程”。青鐵商業積極參與地鐵沿線相關區域的歷史文化街區修繕和改造提升籌劃工作,通過系統策劃、科學規劃、精準定位,推動歷史城區可持續、高質量發展。其中,青島地鐵自有風貌建筑江蘇路、膠州路兩棟物業擬按照青年藝術街區、城市精品民宿、書店文化綜合體方向進行招商,計劃年底前正式亮相。
構建四大平臺,加大產業協同效應
地鐵是引領城市空間拓展的重大戰略性基礎設施。6條線路、284公里,運營里程居國內前10位的青島地鐵擁有頂級的流量資源。如何讓流量變現?青鐵商業著力構建商業投資、商業管理、廣告經營、文化傳媒四大專業化業務平臺,通過“多業態、總消費、廣渠道、全域化”的創新模式,重塑地鐵沿線商業格局,實現資源整合與最優配置,加大產業協同效應,全力開拓“軌道上的地鐵商圈”。
商業投資平臺聚焦消費與零售、科技與商業服務、廣告文化傳媒、供應鏈、互聯網等產業,通過股權直投、基金投資運作、資產收并購等資本運作方式,加速青鐵商業產業布局,承擔支撐主營業務發展與強鏈、補鏈任務,實現產融結合、產研結合良性發展。目前,已開展基金、綜合商超、體育產業、文化空間、新零售、廣告科技等多領域的項目合作。
商業管理平臺聚焦商業資源拓展與經營管理,承擔多元商業擴展與自主品牌打造任務。目前已開展Mini TOD與地鐵商業資源經營,“早餐晚菜”“青鐵慧選”自主餐飲等新型業務,將逐步擴大市場化業務占比,增加酒店、辦公、青年公寓、新零售等業務。
廣告經營平臺聚焦廣告媒體資源拓展與專業化經營,承擔資本化運作的長期發展目標,是青鐵商業公司在“十四五”期間主要利潤貢獻主體。業務方向除地鐵廣告資源外,將逐步加大市場化廣告媒體資源比重,擴展新媒體、活動策劃、互聯網科技、文創交易等。在廣告經營上,目前已擁有數字化電子媒體、廣告燈箱、PIS電子屏等共16336塊,開線以來媒體總價值超3億元。面對傳統廣告邊際收益遞減的大背景,青鐵商業全面推進自主經營,通過地鐵App和實體廣告平臺的O&O復合經營模式,與客共進、與城共榮;升級超高清電子屏組合的“光廊”媒體產品,完成已開通線路10個站點的媒體煥新工作,令地標性頭部媒體價值凸顯;通過品牌策劃、移動巡展、會議會展等方式,將地鐵媒體產品化,增加客戶粘性,提升廣告主的投資附加值;借助SaaS服務模式,打造全國首個“軌交廣告數字化經營管理平臺”,將所有媒體資源全面線上化和平臺化,開啟全路網全媒體數字化經營。除此之外,青鐵商業積極與具備“專精特新”屬性的廣告傳媒上下游企業進行經營層面和資本層面的合作,延長產業鏈條,構建立體媒體矩陣。
文化傳媒平臺聚焦文化宣傳及視頻、平面內容創作,承擔企業形象策劃與品牌推廣工作。目前已為青島市文旅局、市交通運輸局、青島機場等多家政府機構及企事業單位提供品牌宣傳及推廣服務,成為一站式品牌營銷策劃中心及全媒體推廣平臺。
李曉杰表示,未來三年,青鐵商業將繼續秉承“為城市建地鐵、為人民建地鐵”理念,以建設“軌道上的青島”為發展目標,以繁榮地鐵經濟為己任,以產業為基底、流量為紐帶、平臺為助力、科技為支撐,深度鏈接市場資源,拓展增量市場空間,全力開拓“軌道上的地鐵商圈”,力爭在“十四五”末成為國內一流的市場化城市資產運營商示范標桿,為促進青島消費升級、更好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貢獻地鐵力量。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