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百業興旺,交通先行。無論炎炎烈日,還是風霜雨雪,交通人的足跡遍布了湘潭大地,他們公正執法、開路架橋、保暢保通、勤奮敬業,為湘潭發展注入了交通力量。為進一步推動“三牛”精神、“四干”作風入腦入心,凝聚行業高質量發展合力,湘潭日報、湘潭在線從今天起推出“致敬!最美交通人”專欄,敬請期待。 從“兩山”紅色專列,到長株潭城際軌道交通西環線,在這些“現象級”的工程里,市軌道交通事務中心工作人員的身影隨處可見。作為一個成立不足兩年的新部門,湘潭“軌道人”迅速融入發展新格局,推動了湘潭軌道交通事業高質量運轉。
湘潭“軌道人” 護航新速度
鐵路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動脈,但鐵路沿線安全隱患整治是難點。據統計,途經湘潭市的國家鐵路線路有9條,總里程335.645千米,在運專用線里程77.325千米,專用線社會道口30處,擁有在運鐵路專用線運輸單位15家。“點多、面廣、線長只是問題的一方面,更為無奈的是,地方缺乏專門的機構部門對鐵路沿線環境進行管理。”市交通運輸局一位工作人員介紹。
市軌道交通事務中心成立后,挑起了鐵路沿線環境整治的重擔,治理局面迎來轉機。市軌道交通事務中心相關負責人告訴我們,從2020年起,湘潭市大力推進“雙段長”制,構建起了路地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其中“雙段長”中的“段”是指鐵路沿線各“區段”,每一段鐵路線都有“鐵路段長”和“地方段長”,聯合負責鐵路線內外安全,這改變了過去鐵路部門“單打獨斗”的局面。截至目前,各縣市區運用“雙段長”制組織開展路地聯防聯控隱患排查300余次,發現240處安全隱患,并已全部銷號清零。
2021年6月,“兩山”(韶山至井岡山)鐵路開通前,市軌道交通事務中心同樣勇于擔當,肩負起鐵路沿線隱患清理的使命。據統計,省交辦給湘潭市的“兩山”鐵路安全隱患整治有113處;同時,在省交辦任務的基礎上,湘潭市運用“雙段長”制補充交辦了65處,總計178處鐵路沿線隱患需要整治。最終,湘潭市提前完成了這次隱患整治,有效保障了“兩山”紅色專列順利開通,助力鐵路沿線紅色旅游發展,交通“先行官”作用得到了真正體現。
為進一步升級鐵路沿線環境安全,近兩年湘潭市加快了公跨鐵橋梁、公鐵并行防撞設施移交及柵欄缺口封閉。省交辦的3處公跨鐵橋梁、129處公鐵并行防撞設施,湘潭市于2021年9月底前全部按照省要求的標準條件完成移交,較省規定時間節點提前7天。省市交辦的新建41處公鐵并行防撞設施項目,也于2021年5月底前全部完成移交,同時協助鐵路部門封閉柵欄缺口9處。此外,湘潭市軌道交通事務中心參與開展鐵路專用線社會道口安全巡查,督導鐵路專用線企業履行安全管理主體責任,完善道口安全設施設備和標識標牌標線。2021年以來,共出動相關人員200余人次,督導鐵路專用線企業45家次,巡查社會道口設施設備39處,下發交辦函3份。
沿著奮斗來路,追夢詩和遠方。市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十四五期間,軌道交通事務中心將大有可為。根據規劃,湘潭市將新建一力物流、雍和物流以及鑫通爐料(白云石礦)專用線3條鐵路專用線,為湘潭產業鏈供應鏈暢通提供運輸保障;同時,將新建(含達標改造)專用線社會道口13處,新建專用線公鐵并行防護欄2處,方便民眾安全出行。最令人期待的是,湘潭市首條城際輕軌長株潭城際軌道交通西環線將于今年底開通試運營,屆時長沙、湘潭之間的通勤時間將縮短到20分鐘,這將成為湘潭軌道交通發展史上又一個里程碑。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